建筑高度与侧后退让标准解读


1. 建筑高度标准 B2-2

建筑高度对邻里特征与住区环境至关重要。该标准旨在确保建筑高度与现有或预期的邻里特征相符,不会影响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和建筑美感。

  • 最大建筑高度限制
    • 如果区内没有明确规定最大高度,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米,除非地块的自然地面坡度大于2.5度,且该地段宽度超过8米,此时最大建筑高度为10米。
  • 决策指南
    • 必须考虑邻里特征目标、区内规定的最大高度及设计响应。
    • 需要评估地块坡度对建筑高度的影响,建筑高度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以及建筑物从街道和邻近房屋的视觉影响。
  • 地块坡度计算
    • 如果地块坡度大于2.5度,且宽度超过8米,建筑高度可增加至10米。

2. 侧面与后退让标准 B2-3

该标准确保建筑物与邻近住宅或小型二楼住宅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保障隐私、日照和舒适度。

  • 标准 B2-3 的应用
    • 新建筑如果不紧邻边界,需按以下规定设置侧面和后退让距离:B2-3.1:当建筑高度在3.6米至6.9米之间时,建筑需退让至少1米;每超出3.6米的高度增加0.3米。

B2-3.2:如果边界不位于建筑南侧,建筑高度不超过11米时,需退让至少3米;超过11米时,退让为4.5米;如果边界位于建筑南侧,则退让要求更为严格。

  • 允许侵占
    • 柱廊、遮阳棚、檐口等结构可在不超过0.5米的范围内侵占侧后退让区域。
    • 台阶、楼梯、坡道、凉棚、遮阳篷及车棚可在侧后退让区域侵占

3. 决策指南 B2-3

在审查申请时,责任机关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 邻里特征目标、设计响应,以及对现有住宅或小型二楼住宅隐私和日照的影响。
  • 墙体是否与已建或同时建造的围墙相对。
  • 是否存在侧面或后巷的影响。


4. 标准 B2-3.1 计算方法

  • 计算方法:对于墙体高度在3.6米到6.9米之间,退让距离为1米加上每超出3.6米部分0.3米的退让。
  • 示例:对于高度为6.9米的墙,退让距离为: 1米 + (0.3米 x (6.9米 – 3.6米)) = 1米 + 0.99米 = 1.99米,取整为2米。

5. 南侧与其他边界的退让要求

  • 南侧边界:为避免阴影影响,建筑应设定更大退让。
  • 北、东、西侧边界:对于高度不超过11米的建筑,退让至少为3米;对于超过11米的建筑,退让需增加至4.5米。


6. 支持文件要求

  • 规划图纸和立面图应清晰标注自然地面高度、建筑高度、以及各个边界的退让距离。

通过这些规定,确保新建住宅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保护现有住宅的隐私和舒适性,同时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