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房源空置量大,做短租合适吗?我一年要回到我的房子住几天还能做吗?我房子马上要卖了还能做民宿吗?我的房子长租都租不出去,那能做短租吗?今天就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什么情况下你的房子更适合做民宿。

民宿业的情况

过去的几年,可谓是民宿行业野蛮生长、资本角逐的一年,同时也是这个行业声音纷杂、质疑不断的一年。有人称这一年为民宿业“淘汰年”,有人积极拥抱资本,品牌化联盟做得风生水起,也有人奋进突击,在全世界跑马圈地增加房源库存。
民宿市场风向从国内争夺走向了海外逐鹿。
引来资本蜂拥追逐的,根本上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游人数过亿,且单次行程的消费额全球第一,可观的市场总量让国内的旅游巨头们纷纷把目光聚集在海外业务上,尤其是这两年炒得火热的民宿业。房屋共享经济一出现就站在酒店的对立面,成为分羹住宿市场的最大竞品。从产品上来讲,酒店是标准化的产物,而强调个性化与入住体验的民宿是非标住宿的代表。有人说,民宿比酒店有更多旅游的基因。近年来,一方面是民宿行业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传统酒店市场标准化运营模式固化,市场趋于饱和,甚至部分地区的品牌酒店出现老化现象。
万嘉认为,是消费升级催生了非标住宿,也推动着整体的住宿业洗牌与向前发展,只有不断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不断提升各类多样化需要与入住体验的玩家才能走的更好。

什么情况下做民宿

租不出去的时候第一种,周边房屋密集度过大,新settle的房子较多。这种情况下,当房屋的出租供应量远远超过了需求量的时候,房屋的长租途径便成了难题。
长租价格一低再低可还是租不出去,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做民宿解决空租问题。

颇高的空置成本有的人会说,我的房屋不愁租,尽管没有长的合约但是我合约结束后过不了几周就能找到新的租客。
有这样一个情况,房屋市场长租价格是700,长租一年下来,假设在出租的时间是10个月,尽管中间这两个月是空置的,但是错误的观念是有人会觉得全年下来他每周依然有700的收益。其实我们仔细算算便知,其实他真实的每周收益是(700*(52-8)-700)*0.95/52=550。
这个时候,其实民宿也更适合这种情况下的投资。
房屋的维护做过长租的投资者想必都有过惨痛的经历,退房之后发现房屋内部严重损坏,整片地毯需要更换,异味难以消除,甚至更有不负责任的租客破坏完之后直接卷包逃跑,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其实民宿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相比长租,短租的房屋维护其实更频繁,每次退房之后的全面检查及清洁,完善的赔付系统都是在为房屋提供了一层安全的屏障。

需要定期自己使用长租租约结束的时间永远对接不上度假的时间是经常会碰到的话题,这种情况下,民宿的灵活性便可以展现出来。将他每年来度假的时间段锁住订单,这样既可以自住又可以产生不菲的收益,完全没有浪费一天的使用。
有卖房计划,无法长租一旦有了卖房计划,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会将房屋空出来,这样方便有购买意向的人随时来看房,而长租将会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
相反,短租民宿的灵活性又在一次体现出来了,什么时候要看房只需提前几天锁住那天的订单即可,不仅提供了便利,同时又在空房期间提供了一笔额外收入。

民宿与澳洲民宿的区别

中国的民宿业与国外的民宿差在文化人情味上。国外的民宿,真正是住在别人家里,跟房主住在一起,更有做客的感觉。在中国台湾、日本或者东南亚一些地方,更可以体会到当地民俗特色,比如日本民宿房子许多都有几十年历史,屋里有几十年的书籍等老物件。不少民宿主人甚至会在早上,为当天入住的顾客准备一份地道的当地早餐。但国内目前很多人是专职做房东,本人并不住在这里。
中国这两年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消费升级。其中有一块是家庭消费在上升,出游住宿不满足于住在普通的酒店,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间。然而现在很多人的倾向是做精品,做精品酒店、文化酒店的概念,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一种误导,也是民宿发展的误区。
从开办民宿的政策来看,澳大利亚应该是相对宽松的,按照澳大利亚现有的民宿条件,可以实现在强调与房主分享住的同时,确保房客是一个独立的活动空间。民宿出现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或者是在热点旅游区较多,澳洲在这点也占优。